據@極目新聞 消息,5月22日,據媒體報道,知名主持人曹穎曾在節(jié)目中自曝患胃癌。消息一出,相關話題沖上熱搜。胃是怎樣一層一層被破壞的?胃癌有哪些預警信號?導致胃癌的因素有什么?日常生活中,如何預防胃癌?一文速覽。
曹穎自曝患胃癌經歷 術后8天即復工
5月22日,據媒體報道,知名主持人、演員曹穎曾在一檔綜藝節(jié)目中自曝患胃癌,坦言最放心不下兒子,她表示:“我是真的后悔,兒子還小,你事業(yè)做得再好,你不如多陪他長大。如果我不在了,誰能像我這么愛他?!?/p>
圖/廣州日報
據悉,除了胃癌,她還患過焦慮癥、輕度抑郁,聲帶也做過小手術。
據此前消息,曹穎曾做完胃癌手術后僅8天就復工直播帶貨。醫(yī)療專家曾建議術后靜養(yǎng)3個月,但她仍選擇高強度工作。
對此,網友紛紛表示:“瞬間理解曹穎的崩潰了!”“千萬不要太累了,保重好自己身體!”“曹穎的經歷提醒我們,健康才是最大的財富!”“體檢真的很有必要”……
公開資料顯示,曹穎,1974年5月14日生于中國北京,著名節(jié)目主持人、演員、歌手。2001年獲得“金鷹獎觀眾最喜愛的女演員獎”,2009年獲得華語主持群星會最具魅力主持獎。其代表作品有《莞香》《天仙配后傳》《家大業(yè)大》《最愛你的人是我》等。丈夫為大陸藝人王斑,兩人育有一子。
胃是怎樣一層一層被破壞的?
經牙齒咀嚼后,初步消化的食物會通過食道來到胃。胃就像一個袋子,暫時裝著這些食物,并以每分鐘3次的頻率蠕動收縮,使食物與胃酸、胃蛋白酶等充分混合,變成黏稠的食糜。這個過程主要由一層一層的胃壁發(fā)揮作用。由內到外,胃壁可粗略地分成黏膜層、黏膜下層、漿肌層。
一線工人:黏膜層
黏膜層位于胃的最內側,是直接接觸、消化食物并阻擋胃酸的一層,相當于消化工廠的“一線工人”。胃酸的pH值是0.9~1.5,與常用硫酸(pH值為1)相近。五臟六腑沒有被胃酸溶化,也是黏膜層的功勞。
快遞線:黏膜下層
夾在黏膜層和最外側漿肌層之間的是黏膜下層,內含豐富的小動脈、小靜脈、淋巴管以及神經叢,組成了龐大的“公路網”(血管網)。
搬運工:漿肌層
漿肌層由肌肉層和漿膜層構成,是最結實的一層,對胃有保護作用。在神經的調控下,漿肌層進行舒張、收縮的動作,引起胃蠕動,使食物與胃分泌物混合、消化成食糜,并逐步“搬運”至小腸。
如果胃出現問題,往往也是一層一層崩潰。
黏膜層
在日常消化工作中,為維持“保護膜”的完整,黏膜層出力最大,也最容易出現問題,比如胃癌常起源于這一層。如果感染幽門螺桿菌、喝酒、服用某些藥物,或食用高溫、高鹽、高硝酸鹽食物等,黏膜細胞就可能遭到破壞,使“保護膜”出現“破洞”,引發(fā)淺表性胃炎、胃糜爛、胃潰瘍等。
黏膜下層
如果損傷繼續(xù)加重,胃酸便可趁虛侵入黏膜下層,一旦腐蝕到其內的血管,就會引發(fā)胃出血,可伴隨劇烈的腹痛、嘔血和黑便,大量失血還可影響組織器官供血,引發(fā)頭暈乏力、心慌氣促,需盡快就醫(yī)。
漿肌層
如果未能及時就醫(yī),胃酸將黏膜下層也穿透了,會直接抵達最外側的漿肌層,甚至擊穿胃壁,造成“胃穿孔”,往往發(fā)病急、進展快。
這些可能傷胃的壞習慣,你中了幾個?
胃承擔著消化食物的重要任務,容納著酸甜苦辣等人間百味。只有胃好,才能吃嘛嘛香、身體健康。然而,很多人深受胃病的困擾,胃癌的發(fā)病率在所有腫瘤發(fā)病率中排在前列。讓我們一起看看哪些不良習慣正在悄悄傷害你的胃。
狼吞虎咽
在胃和小腸之間有一個“守衛(wèi)”,它的名字叫幽門括約肌,只有食物被處理得像小米粥這么細它才會放行。如果是狼吞虎咽,胃得加倍工作負擔自然重,不堪重負也就容易生病。
暴飲暴食
不規(guī)則的進食會破壞胃分泌的節(jié)律,削弱胃黏膜的屏障作用,暴飲暴食也會加重胃的負擔。經常暴飲暴食往往會出現胃脹氣、胃蠕動減緩、胃排空延遲等問題。每餐都吃得太飽,胃排空慢,胃酸分泌多,對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大,還會加重胃食管返流的風險。
圖/IC
吸煙飲酒
香煙燃燒后的煙霧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種致癌物,是胃癌的誘發(fā)因素;而飲酒很容易損傷胃黏膜,引發(fā)胃炎、糜爛、潰瘍甚至胃大出血。
飲食不當
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誘發(fā)胃癌的重要因素,如長期吃高鹽飲食、腌制食品和煙熏食品。這對于現在的人來說,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壞習慣了。
長期高鹽、高脂肪、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會增加胃癌的發(fā)生風險。因為高鹽飲食對胃黏膜會造成較強的刺激,高脂肪飲食會引起肥胖,使胃酸分泌增多,增加胃癌的發(fā)病風險。同時,腌制食品和煙熏食品中的亞硝胺和多環(huán)芳烴等致癌物質也會增加胃癌的發(fā)生風險。
飲食不規(guī)律
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(fā)生胃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群的1.3倍,生氣進食者為1.5倍,喜食燙食者為4.22倍。如果上述因素協(xié)同作用,患胃癌的相對風險將會明顯提高。
飲食不注意衛(wèi)生
食用帶有病原體的食物后,可能導致急性胃腸道炎癥,甚至還可能感染幽門螺桿菌,其被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列為I類致癌原,尤其是胃癌。
壓力過大
長期精神壓力過大,導致神經紊亂,出現胃液分泌失調、胃黏膜血供減少等,輕者表現為胃口不好,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發(fā)生,甚至出現急性出血。
濫用藥物
生活中,有些人一頭疼腦熱就亂吃止痛藥、消炎藥,但這些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,引起炎癥和潰瘍。
肥胖和缺乏運動
肥胖會導致慢性炎癥和胃黏膜受損,增加胃癌的風險。缺乏運動則會導致身體代謝紊亂和免疫功能下降,增加胃癌的發(fā)生風險?,F在的久坐族很多,大多是上班族,久坐不動會直接影響脾胃的消化。
注意!出現這些信號是身體在預警
胃癌的前期往往沒有任何癥狀,但一旦出現以下情況,要引起足夠警惕。
●腹痛失去原有潰瘍病發(fā)作的規(guī)律性,明顯不同于往常。
●胃痛發(fā)作時,進食或服藥之后都無濟于事,反而加重。
●以往胃病發(fā)作時,食欲、體重和體力無太大的影響,現在卻出現食欲減退、乏力和明顯的體重減輕。
●不明原因的貧血或者持續(xù)黑便。出現以上消化道癥狀,要排除胃癌,最好是做胃鏡檢查。
年齡在45歲以上(含45歲),且具有以下任意一條者屬于胃癌的高危人群,建議定期篩查:
1.長期居住于胃癌高發(fā)區(qū);
2.幽門螺桿菌感染者;
3.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、胃潰瘍、胃息肉、手術后殘胃、肥厚性胃炎、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;
4.一級親屬有胃癌病史;
5.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,如高鹽、腌制飲食、吸煙、重度飲酒等。
日常生活中,如何預防胃癌?
圖/IC
國家癌癥中心2024年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全國胃癌的年發(fā)病人數超過35萬,位列所有惡性腫瘤第5位;死亡人數超過26萬人,位列惡性腫瘤第3位。我國胃癌患者大約占全球40%。如何預防胃癌?一起來看↓↓↓
改變飲食習慣
1.多吃新鮮蔬果;
2.控制食用鹽攝入,少吃腌制食物,每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;
3.少吃油炸、燒烤、酸菜、煙熏、霉變等食物;
4.限制加工紅肉攝入量(如香腸、熏肉等),增加白肉攝入量(魚、蝦等);
5.規(guī)律飲食,避免暴飲暴食;
6.吃飯要細嚼慢咽,減輕胃的負擔。
養(yǎng)成并保持良好生活習慣
1.戒煙限酒,保護胃黏膜不受傷害;
2.適當運動,控制體重;
3.保持充足睡眠,讓胃有充足的休息時間;
4.保持心情愉悅,避免過度緊張、焦慮;
5.提倡分餐制,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;
6.發(fā)現幽門螺桿菌感染,要及時治療根除。
定期篩查、早期發(fā)現和治療
推薦高危人群進行機會性篩查,篩查方法包括血清學檢查、上消化道鋇餐檢查、內鏡檢查。其中,內鏡及其活檢是目前診斷胃癌的金標準。及早發(fā)現胃部疾病和癌前病變,及早治療。建議到正規(guī)醫(yī)院進行規(guī)范治療,遵醫(yī)囑定期隨訪復查。
總之,胃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,從正常胃黏膜細胞、癌前病變到浸潤性胃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。出現癌前病變,不要過分恐慌,但要足夠重視,適當干預,減少或阻止其向胃癌進一步發(fā)展。
資料來源:健康中國、科普中國、健康浙江、興化疾控、央視新聞、人民日報、生命時報、極目新聞、廣州日報等
編輯 艾崢 校對 付春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