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2024年2月24日,在美國馬里蘭州國家港灣,美國前總統(tǒng)特朗普在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上講話。圖/新華社


圍繞TikTok何去何從的爭議,美國當選總統(tǒng)特朗普又喊話了。


據央視新聞消息,當地時間12月27日,特朗普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請求,要求暫停執(zhí)行TikTok強制出售令。特朗普希望法院在他2025年1月20日正式就職后,給他時間通過政治手段解決這一爭議問題。


今年4月,國會參眾兩院閃電通過TikTok“不賣就禁”法案,要求“除非字節(jié)跳動在1月19日之前出售該應用,否則將禁止該應用”。隨后,拜登迅速將這一法案簽署成法律。


但這項立法隨即在美國國內引發(fā)了激烈爭議,更有聲音直接指出,該立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。


12月27日,特朗普以“法庭之友簡報”形式敦促美國最高法院暫停實施相關法律,稱其上任后應該有時間尋求該問題的“政治解決方案”。


特朗普方表示,他此舉意在“以便新政府能夠尋求通過談判解決這一問題,從而防止TikTok在全國范圍內被關閉,從而保護數千萬美國人的第一修正案權利,同時解決政府的國家安全問題”。


特朗普的律師則聲稱,特朗普“只是提出了有利于解決問題的技術性建議”,“對這場爭端的根本是非曲直不持立場”。但眾所周知的是,TikTok在美國遭遇“巧取豪奪”,最早刁難的不是別人,正是特朗普。


早在第一個總統(tǒng)任期,特朗普就多次威脅關閉TikTok,且所用口實和拜登政府借以推動“禁令”的口實如出一轍。2020年,特朗普更是直接發(fā)出兩道行政令,禁止TikTok在美運營,要求其出售或剝離美國業(yè)務。


然而2024年,特朗普改口了。就在本月,他稱自己競選期間通過TikTok獲得數以十億計的瀏覽量、或考慮允許該平臺在美國繼續(xù)運營一段時間。


直至此次直接對美國最高法院提出要求,特朗普在TikTok問題上,似乎姿態(tài)大變,但其動機很復雜,真實意圖可能并非是為了保護TikTok。


可以看到,盡管對TikTok“圍剿”的始作俑者的確是特朗普,但拜登及民主黨上臺后在遏制中國問題上更習慣于“上綱上線”,早早搶過了在這一話題上的主導權。


本著“對手反對的我就不反對”這一美國大選“規(guī)定動作”,自決定再次參加總統(tǒng)大選后,特朗普便開始反其道而行之。本著同樣的“對抗”邏輯,拜登政府則繼續(xù)抬高調門,刻意將“禁令”生效日放在新總統(tǒng)宣誓就職前一天,其挑釁之意昭然若揭。


因此,不論拜登和民主黨一方的“強推”或特朗普和共和黨一方的“暫緩”,很大程度上都是美國國內黨爭白熱化、兩極化的產物。


更需注意的是,特朗普既是對TikTok發(fā)難的始作俑者,也是一系列針對中國遏制、限制手段的“創(chuàng)始人”。從其第一任期的“曲風”可知,極限施壓、“綁票勒贖”、漫天要價,是特朗普對外交涉的一貫做派。


在此次“簡報”中,特朗普強調的“政治解決”與“談判”,不排除其是想將TikTok裹挾進中美關系中。


換句話說,即便特朗普此次能成功推動最高法院將“禁令”生效延期至自己任期內,或許也只是為了將決定TikTok在美命運的主導權攥在手中,增加自己的談判籌碼,TikTok在美國的命運,未必會因此變得更好。


來自市場的最新消息是,美國最高法院將相關法庭辯論安排在2025年1月10日。屆時,為期兩小時的辯論將以口頭方式進行。


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保守派占比雖然有利于特朗普,但據此就推斷最高法院能將“禁令”生效日推遲到特朗普任期內,也為時尚早。


正如前文所說,特朗普一系列舉措背后的動因有待觀察,TikTok在美國的命運,也未必就此柳暗花明。尤其是在TikTok已明確表態(tài)寧可關閉也不出售的情況下,特朗普此舉對TikTok存活并無實質意義,更多可能仍只是一種博弈的姿態(tài)。


撰稿 / 陶短房(專欄作家)

編輯 / 何睿

校對 / 盧茜